最近很多小夥伴想了解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今天小編專門整理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這話出自誰的口中?
- 2、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意思是什麽?
- 3、“得知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取必然”是什麽意思?
- 4、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啥意思?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這話出自誰的口中?這是現代寫的,作者不可考證,其化用徐誌摩《徐誌摩致梁啟超書》“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得之坦然:獲得東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對他人,不損人利己。 失之淡然:失去東西要淡然處之,做到淡泊名利。 爭其必然:為人應堂堂正正,有理則維護,無理則承認,虛心聽取道理。 順其自然:指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不人為去幹涉。 人生三步 :年輕時候是跑步,中年時候是散步,老年時候是漫步。人生三態 :年輕時候是姿態,中年時候是體態,老年時候是福態。 人生三想 :年輕的時候是夢想,中年的時候是感想,老年的時候是暢想。人生三智 :年輕的時候是機智,中年的時候是心智,老年的時候是明智。 花兒無名,也能開出絕地風景;小草卑微,亦可鋪出盎然綠色。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在時間中平靜,在歲月裏老去。 人生,順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樂。人生在世,需要不斷的為自己的心靈除塵,自省,自悟,自重。兩個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纏繞,不牽絆,不占有,然後相伴。 任何一種珍惜,都不應在失去之時才知道後悔,而要嗬護在擁有之時;選擇何種人生,都不該待死去之後才知道暗淡,而要努力在活著時就出彩。 所以,要好好珍惜人與人的緣分,好好珍惜人與人的友誼,好好珍惜難得的今生,珍惜難得的一切擁有。 擴展資料: 1922年3月,遠在英國的徐誌摩和自己的結發妻子張幼儀離婚。理由之一是他們的婚姻是包辦的,沒有愛情;另一個則是他愛上了同時留學英國的才情並茂的林徽因。 許多親朋好友對此舉不理解,梁啟超同樣如此,他在致徐誌摩的信中說,“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其二,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但是“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又告誡他“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 其實,梁這樣作主要還是害怕愛徒此舉會自毀前程,因為在20世紀初期許多中國人的觀念中,無愛離婚就和無故休妻一樣是一件極不道德的事。 對於老師的勸誡,持有愛情至上觀念的理想主義者徐誌摩是不認同的。他在回複梁啟超時,申明自己這樣做隻為“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 至於梁啟超對其前途的擔憂,徐誌摩表態:“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大意是,不用你們擔心,後果由我自己負責。 徐誌摩離婚了,但他對林徽因的追求畢竟沒有成功。1924年,他遇見了風情萬種的一代才女陸小曼,兩人一見傾心,很快陷入熱戀中。 陸小曼是有夫之婦,並且她的丈夫王庚還是梁啟超的學生、徐誌摩的好友。抱著“朋友妻不可戲”的傳統觀念,梁啟超對學生的做法很是不屑。後來,陸小曼和王庚離婚。1926年,即傳出徐陸二人要結婚的消息。這簡直把梁啟超氣得夠嗆。 不僅如此,徐誌摩還請胡適作說客,要梁啟超去當他們的證婚人。開始梁啟超堅決不同意,後來礙不過胡博士等知名人士的麵子,便答應了下來。 1926年10月3日,徐誌摩與陸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結婚典禮。因為梁啟超的出現,這一婚禮簡直成為古今中外聞所未聞的一次。 梁任公緩緩走上主席台,開口便語出驚人:“徐誌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麵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再娶!”這番劈頭蓋臉的訓斥使這對新人頓時雙頰通紅。 接下來,梁啟超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直將證婚詞搞成了罵婚詞,就連旁人都覺得老先生在別人大喜之日這樣說未免有些過火。 徐誌摩隻好忍著慚怍,親自趨前,向老師服罪,並觳觫地說:“請老師不要再講下去了,顧全弟子一點顏麵吧。” 梁啟超聽了這話,大概也覺得講得過於不堪,也就趁此收煞,說道:“徐誌摩,陸小曼,你們聽著,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這全是由於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我作為你徐誌摩的先生——假如你還認我為你的先生的話——又作為今天這場婚禮的證婚人,我送你們一句話:祝你們這是此生最後一次結婚!” 其實,梁啟超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愛徒心切,他在後來寫給遠在美國的兒子梁思成和兒媳林徽因的信中這樣解釋自己的這一失態行為:“徐誌摩這個人其實很聰明,我愛他不過,此次看著他陷於滅頂,還想救他出來,我也有一番苦心。” 對於老師的“苦心”,心思細膩的誌摩豈能不知,所以終其一身,他也沒有因為老師在自己婚禮上的過激言行而心存憎惡。 1928年11月上旬,徐誌摩第三次歐遊回國後不久,就聽說遠在北平的恩師病重的消息。他匆匆趕往北平,探望老師。後來見老師的病情尚未進一步惡化,已能和家人談話,就離京返滬。 萬萬沒有想到,他返回上海還沒有幾天,梁啟超就在協和醫院駕鶴西歸了,時間是1929年1月19日。 身在上海的徐誌摩接到噩耗,悲痛萬分,他前往北京參加了追悼活動。之後,又竭盡全力出版梁啟超的遺稿,宣揚他的學問和人格,可謂出於一片至誠。 縱觀梁啟超和徐誌摩的師生情誼,在梁啟超一方而言,隻能是“愛之深,責之切”,對徐誌摩來說,可能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了。 資料鏈接:百度百科-《致梁啟超》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意思是什麽?得之坦然:獲得東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對他人,不損人利己。 失之淡然:物有得必有失,不要為失去東西耿耿於懷。 以上兩者又可稱為“不可患得患失”,對待得失要有平常心,要減少對外物太過執著的欲望。 爭其必然:是指我有必然之理才可以去堅持,也就是說可以使我爭論堅持的唯有真理。不要去強辯,不要無理爭三分。為人應堂堂正正,有理則維護,無理則承認,虛心聽取道理。 順其自然:是說萬物自有其理,世事不可強求,很多時候謀事在人,而成事在天。隻要自己盡力而為,沒有什麽可愧對的。對於很多經曆與結果,要用達觀豁然的心情去麵對,時時刻刻抱有一顆平常心。 其實這四句都是在講人應具備內心修養,麵對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如何更好的調整自身。 送你一首詩,意思差不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得知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取必然”是什麽意思?“得知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取必然”是在講人應具備內心修養,麵對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如何更好的調整自身。 用詩化的語言來說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具體意思如下: 1、得之坦然:即是我得到了,也是正當所得,問心無愧,所以心情坦然,無高低起伏的情緒。 2、失之淡然:由於某種原因,使我本來不應該失去的東西卻失去了,但處於自己對於事物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人生觀,並不予以計較,淡然處之。 3、爭其必然:在正當合理的情況下,應該去爭取的東西一定要去爭取,這並不意味著自私,而是在某些問題上既爭取自己的前途、上進,又為國家、社會、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人生在世應該有這種必然。 4、順其自然: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發展的規律,如果違反其規律,將適得其反,所以我們有時候辦事要順其自然。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啥意思?一、釋義: 坦然,指坦白,心安,神情坦然。得之坦然,得到了就心安; 淡然,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的樣子。失之淡然,失去了也沒有什麽; 必然,一定的。爭其必然,有道理的一定要爭取; 順其自然,自然,是沒有經過人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質。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的意思是:得到了也就心安,得不到也不必在意,有道理的一定要爭取,自然的要順應。 二、出自老子語錄。 以上就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