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財富論壇於2022年7月30日-31日在青島召開。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創新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蔡昉出席並演講。
蔡昉在演講中談到,根據預測,今年或明年中國人口到達峰值之後進入負增長。印度的人口超過中國,將來的差距將會更加顯著,中國不再有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的頭銜。“意味著我們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這個不是周期的,不是稍縱即逝的,幾乎可以說是永遠的。”他說。
蔡昉強調,預計未來消費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的、常態的、持續的製約,這是我們必須轉變的觀念。
我國需求結構不再過度依賴外需、出口,也不再過度依賴投資,資本形成,逐漸轉向了三駕馬車中的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成為最主要的拉動力。人口增長速度慢了或者負增長了,消費一定會受到影響。
蔡昉指出,人口老齡化也會影響消費。“中國老年人收入水平低於年輕人,同時退休以後還會出現一些後顧之憂,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孫子輩著想,因此老年人更傾向儲蓄,較少消費,所以消費力和消費傾向都比較低。”
蔡昉表示,未來政策取向應該是不斷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今後十年、二十年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讓需求側因素來滿足潛在增長率,能夠實現潛在增長率,同時,應對短期衝擊也非常重要。
蔡昉總結,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將有幾個嶄新的變化。
第一,從供給側的製約到需求側製約的變化。
第二,財政的作用相對於貨幣政策將來會更加重要,財政的支出方向也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更貼向於民生,更貼向於社會福利。
第三,從市場主體本位、生產者經營者的生產主體到家庭本位的變化,“家庭是我們人口再生產的基礎單位,是消費的基礎單位,是影響需求因素的。”他說。
最後,關注從低收入進入到的中等收入的群體。蔡昉指出,過去收入差距較大,很多財富管理者把眼睛盯在中等收入群體上,然而未來中等收入群體相對中國14億人口還是較小的群體。
未來這十幾年時間裏,是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剛脫貧的農村人口,農民工等這一些特殊群體,都麵臨著從低收入進入到中等收入群體的過程,這個轉變的過程也應該成為我們金融和財富管理的對象和盈利來源。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