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譚家菜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譚家菜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豐澤園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豐澤園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博雜中現傳統
粗獷中見講究
留住北京味道
傳承美食文化
北京的飲食文化
和長城、故宮、頤和園一樣
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
重要標誌和文化符號
而北京餐飲名店
正是飲食文化的載體
今天,文旅君為您介紹
北京名店之
“譚家菜”和“豐澤園”
譚家菜
譚家菜,官府菜的代表,由清朝官員譚宗濬的家人原創,因為譚宗濬是同治十三年的榜眼,所以譚家菜又叫“榜眼菜”。
說起譚宗濬,來自廣東省的他,愛吃懂吃可以說再正常不過,大概是翰林裏唯一研究菜的人了。據說他一生都酷愛珍饈美饌,甚至還親自監製,熱衷於在家中設宴跟好友分享菜肴。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過去想吃譚家菜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是譚家的家宴,根本不對外。直到清朝統治結束,譚家迫於生計,才漸漸開始對外承辦宴席。
高端的食材和獨特的口味,很快就讓譚家菜名聲大噪,更有“食界無口不叫譚”的美譽,譚家菜這才真正成為一個飯店。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以燒、燉、煨、烤、蒸為主的譚家菜,很少使用味道過重的香料,經常是糖鹽調味,還擅長使用幹貨,高湯更是一絕,燕翅鮑各種山珍海味都是拿手的菜品。
如此用料,每桌宴席的價格自然不菲,吃得起的都是政商界的名流,但生意卻從未冷淡,即使需要提前很久預約也不能阻擋食客們的熱情,可見譚家菜之美味。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清湯燕窩”是譚家菜中的代表作,三小時泡發燕窩,反複洗淨後,放入雞湯蒸三十分鍾,盛在小碗裏,再把用雞、鴨、肘子、幹貝、火腿等熬成的湯燒開後加入其中,調好味,每碗還要放一些火腿細絲。這道菜營養價值極高,鮮美無比。
吃譚家菜,還有一些特別的規矩要知道,那就是每桌酒宴都要給主人留個位子,譚家主人也會在宴會上與食客們交流一些關於美食的話題。
再有,無論對方有多位高權重,譚家的廚師從不外借,要吃譚家菜必須登門。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1943年和1946年譚瑑青、趙荔鳳夫妻相繼去世,譚家菜一時間遭受重創,在由彭長海繼續堅持了幾年之後,譚家菜離開了譚宅。
盡管如此,譚家菜從清朝至今,幾輩人從未中斷,這也讓譚家菜的烹飪技藝很好地傳承下來,讓現在的人們可以看到最正宗的官府菜。
1958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譚家菜入駐北京飯店,讓譚家菜又恢複了昔日的繁榮。
(圖片來源:“運河之上”公眾號。)
豐澤園
北京有倆叫豐澤園的地方,一個在中南海裏,一個在珠市口大街。
北京有倆叫豐澤園的地方,一個在中南海裏,一個在珠市口大街。
珠市口大街的豐澤園,是一家規格非常高的魯菜館子。
(圖片來源:“豐澤園飯店”公眾號。)
豐澤園的規格有多高呢?
新中國成立前,豐澤園是八大樓“新豐樓”的堂頭創業項目,成為當時達官顯貴、社會名流的聚會首選。
新中國成立後,是一級飯莊。能接待外賓、中央首長,鋪白色桌布,賣可口可樂,用外匯券。當時的一級飯莊,除了豐澤園,還有聽鸝館和仿膳。
一直到1985年前後,同和居、烤肉季、峨嵋酒家、鴻賓樓這些二級飯館,才能賣可樂。
所以,可樂,擔當過一段時間級別的象征。
(圖片來源:“豐澤園飯店”公眾號。)
新豐樓的堂頭是什麽呢?為什麽如此神通廣大,打造了一個“超級單品”呢?
堂頭,是舊社會餐飲業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換成今天的話講,差不多相當於前廳經理。企業要是有一個出色的堂頭,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堂頭會和食客建立很好的黏,他是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
知道來的客人是什麽身份,什麽地位;你來是純粹為吃飯的,還是為辦事的;是想多花錢、少花錢,想少花錢的,你得給他既少花錢又撐麵子;來了真正的吃主,要會推薦特色菜;座位的調派要合適,讓客人滿意。
當時新豐樓的堂頭,叫欒學堂,是京城的名堂頭,就是這麽一個舉足輕重的人,和新豐樓的廚師團隊一起,創辦了豐澤園。
那是1930年。
(圖片來源:“豐澤園飯店”公眾號。)
豐澤園是地道的魯菜飯館。看家名菜是蔥燒海參、砂鍋魚翅、幹魚翅、蔥燒大烏參,一個比一個大氣,餐具更是清一色的銀器。一看就不是平時過日子去的地方。一般都是政要貴賓,名流藝術家請客的地方。
王義均師傅烹製的海參類菜肴堪稱海內一絕。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在1983年的全國烹飪比賽中,豐澤園的王義均師傅憑著一道蔥燒海參,贏得了金獎。從此,在國內餐飲界有了“海參王”的美譽。
(圖片來源:“豐澤園飯店”公眾號。)
豐澤園融合了濟南與膠東地區的魯菜風格,創新而自成一派,名揚四海。有一段時間,豐澤園還相繼在煙台、天津、上海、南京、開封、香港等地開設了分號。豐澤園創始人欒學堂的山東老鄉也以“豐澤”為名,在香港、巴黎等地開設飯館,有的叫豐澤樓,有的就叫豐澤園。
在北京,有這麽一句老話——“吃飯豐澤園,穿衣瑞蚨祥”。豐澤園,曾經就是北京餐飲業的一個地標。
今天的“吃在北京”
就講述到這裏
下一期
文旅君將繼續為您介紹
京城餐飲名店
下期再見
內容來源:
《老北京述聞 飲食名饌》
圖片來源:
“運河之上”公眾號
“豐澤園飯店”公眾號
-END-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7-04 16:00天狐定制
2025-07-04 15:39天狐定制
2025-07-04 15:14天狐定制
2025-07-04 15:01天狐定制
2025-07-04 14:55天狐定制
2025-07-04 14:31天狐定制
2025-07-04 14:15天狐定制
2025-07-04 14:14天狐定制
2025-07-04 14:04天狐定制
2025-07-04 13:45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