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市中考的“大幕”緩緩落下,這是“雙減”後的第一次中考,就語文而言,確實出現了不少變化,特別是“出題方式”上,這與筆者前文分析基本吻合。有必要,認真分析本次語文中考A卷,以助力初中學生更有“目的性”、更有“實效性”的學習這門學科。
筆者將本次中考語文A卷進行細化分類,共八個板塊,如下圖:
知識板塊 | 具體知識點 | 備注 |
語文基礎 | 拚音、漢字、詞語、標點符號 | “標點符號”為新出現的知識點。 |
句子運用 | 仿句、語序排列、病句選擇/修改、語法常識 | 本次中考考核的是“仿句”。 |
名著閱讀 | 《朝花夕拾》 | |
綜合性學習 | 口語交際知識點、綜合實踐知識點、現代文閱讀知識點 | 本次中考考核的是“綜合實踐”和“現代文閱讀”。 |
古詩詞積累 | ||
文言文閱讀 | 課內文言文閱讀、課外鏈接 | |
現代文閱讀 | 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 | |
作文 | 文學作文、情景作文 |
我們依據上圖,按知識板塊順序一一進行分析,本文先從“語文基礎”開始進行重點討論。
☆實題(2022年重慶市中考語文A卷):
閱讀下麵的文段,完成 1-4 題。
①從浸種這一天開始,一年的農事就來臨了。早起,水q㺨 )的水明亮而半滿,種子已經浸好,發出了星星點點的芽 b䁯( )。看看天候,年輕人就去向老者討一點種田經。平素裏沉默寡言的老者就會從種子滔滔不絕說開去……春驚二月,一聲牛哞,蕩開了田疇上嫋嫋的煙縷。陽光很好,嘹亮的“布穀--”聲聲催耕,田壤上到處是明亮的水窪子。sh玮g( )午,老者出現在田埂上,年輕人緊隨其後,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聲鼎沸。此際的曠野花香鳥語,讓人心曠神怡;雜花生樹,令人眼花繚亂。
②一場雨後,種子就瘋長開了囗阡陌上,屋舍後,草籬前,萬木爭榮。桃花囗薔薇競放,十裏花香囗千裏春光。鄉村便在蒙蒙水霧中,漸漸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畫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牆,幾重瓦簷,一束桃花,兩三春鴨,一蓑煙雨嗎囗
(節選自王建中《耕織記》,有刪改)
1.第①段中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3分)
A.煙縷(l甩B.嘹(li㠯)亮C.水窪(w卩 D.曠(gu玮g)野
2.根據第①段中的拚音寫漢字。(3分)
水q㺥 芽b䁯囗 sh玮g囗午
3.第①段中的畫線詞語運用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沉默寡言 B.人聲鼎沸 C.花香鳥語 D.眼花繚亂
4第②段中四個囗處的標點符號運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 , —— B. ! , 、? C.。 、 , ? D., 。 ;......
☆正確答案:
1.(3分)A(B.li㡯 C.w䁠D.ku㠮g)
2.(3分)渠 苞 晌
3.(3分)B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嘈雜喧鬧。該項語境中隻有老少二人,且聲音並不雜亂,故使用錯誤)
4.(3分)C(“桃花”“薔薇”是詞語並列,二者之間應用頓號;“十裏花香”“千裏春光’是短語並列,二者之間應用逗號;“江南不就是……一蓑煙雨嗎”是個問句,應用問號)
☆解析:
一、通過一篇小短文,引申出若幹語文基礎題,這種出題方式,是重慶市語文中考曆年來首次。其實個別“敏銳度較高、教研方向準確”的中學已經在今年上半年的半期考試中,嚐試采取這種方式進行考核了。
二、近十年重慶市語文中考,前三題都是“拚音、漢字、詞語”,每題3分,共9分。這就是嚴格意義上的“語文基礎”。
三、今年中考,語文基礎從原來的“拚音、漢字、詞語”,擴展到“拚音、漢字、詞語、標點符號”,增加了“標點符號”這一從未在中考中出現的語文基礎板塊。
四、結合“現代文閱讀”考核“語文基礎”,由原來的獨立考核,變成對知識係統性的考核。
五、所謂知識係統性,指的是:知識的內部關係(即概念、分類、性質、特點、原則);知識的橫向關係(此知識與彼知識的異同及結合);知識的縱向關係(知識由淺入深的演變過程);知識的點麵關係(知識所涉及到的其它知識)。而本次中考的前四小題,重點考核的就是知識的橫向關係(現代文閱讀和語文基礎相結合)。
六、當“現代文閱讀”與“語文基礎”相結合時,“語文基礎”就必須要結合“具體語境”進行理解和分析,尤以“詞語”最為明顯。
七、所謂結合“具體語境”進行理解和分析,即“結合上下文”去理解和分析詞語的本義和文中義。
八、其具體解題思路為:
詞語本義(詞語原義、感情色彩、修飾對象、適用範圍)是否與結合上下文(基本內容、核心主題、人物特點、人物心理)所需要的文中義(喻義、象征意義、人物心理、描寫或搭配對象)相符合,即“詞語本義=文中義”。
本次中考的第三題,就是典型例子。“人聲鼎沸”的本義形容人聲嘈雜喧鬧,結合上下文的基本內容,隻出現了“老者”和“年輕人”,兩個人不足以形成嘈雜感的氛圍,即在適用範圍上,“詞語本義≠文中義”,所以“人聲鼎沸”運用有誤。
☆初中學生語文學習建議:
“語文基礎”如果單看中考,可能隻有12分,但如果你認為“語文基礎”在語文學習中,就隻有這12分的地位,就大錯特錯了。其之所以稱之為“語文基礎”,就在於它是語文所有板塊學習的基礎,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其它板塊水平想要提高,有質的飛躍,是不現實的。
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近二十年,很多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上“寸功難進”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小學六年沒有打好“語文基礎”的基本功。由於“語文基礎”差,語言感覺必然差,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都會出問題,“看不懂文章”、“作文不通句式多”、“錯別字多”、“詞語使用不當”、“標點符號亂用”......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從今年中考來看,“語文基礎”與“現代文閱讀”相結合的新變化,昭示著“語文基礎”的考核再不會是孤立的考核,“語文基礎”差的學生本身閱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差,那麽對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難度就又提高了。
“語文基礎”的學習,沒有捷徑可言,不是對“智商”的考驗,而是對學生“踏實的心性”的考驗。
給出以下建議:
一、掌握初中六本語文教材課後“讀讀寫寫”。
二、掌握語文課標2022版附錄五字表二的1000個常用漢字。包括字音、字形、組詞、詞語本義。拚音方麵——輕聲不考;漢字方麵——偏怪偏難不考、有爭議不考,重點掌握常用漢字、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詞語方麵——重點掌握成語、固定短語。
下圖為1000個常用漢字,供參考:
三、掌握常用標點符號的適用範圍及作用。
包括:句號、問號、感歎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
四、語文的書寫很重要,不要求寫得有多漂亮,但起碼規範,“橫平豎直”,一方麵是考試印象分,“機改”的情況下,書寫不規範會更加“髒亂差”;另一方麵是中考對“漢字”的考核,從以前的純選擇題型,向書寫題型轉變。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