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滿,包容天空於水渾然一體.
水麵的霧氣籠罩了雲夢澤,波濤洶湧,震撼了嶽陽城.
想要渡湖水而沒有船隻,閑居不仕,有愧於聖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釣,隻有徒然的羨慕之情.
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詩的本意是求宰相張九齡引薦做官,其景闊大雄壯,其情也積極向上,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麵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麵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裏的“山水”實際隻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裏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詩的前四句運用誇張寫法,描寫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八月秋水漲潮後洞庭湖碧波連天,天空仿佛裝在湖中一般.遠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氣蒸騰,籠罩著雲夢沼澤,湖邊的草木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湖水洶湧澎湃,使得天搖地動,好象臨湖的嶽陽城也被搖撼的動了起來.這幾句寫得形象鮮明突出,筆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洞庭湖,體現了詩人自己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曆來為後人所欣賞.後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闊引出“欲濟無舟楫”的感歎,委婉含蓄的表達詩人求薦入仕的願望和求官不得的苦悶心情.最後兩句詩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進一步的表現自己的心跡,希望能為國為民一展抱負.
這首詩前四句起興自然,寫景豪壯;後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詩人運用高明的技巧,既表達了自己希望引薦入仕的願望,又不見絲毫寒乞相,態度不卑不亢,十分得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製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常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麵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隻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裏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雲,隻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麵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嶽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詩的後四句,轉入抒發詩人自己的感情,轉得也很自然。眼前洞庭湖的美景,觸動了詩人的心事,使他想起自己隱居獨處、默默無聞的境地,不禁感慨萬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濟是渡水,舟楫是船和槳,端居是閑居無事可做。這兩句,詩人用巧妙的比喻,向張丞相表白:我是不甘心過隱居生活的;虛度年華,辜負大好時光,我感到羞恥。可是,我要渡水卻沒有船隻,我要出來做事卻無人引薦,這就是我的難處啊!
最後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婉轉地向執掌大權的張丞相提出請求。這兩句詩,是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轉化來的。它的本意是說,與其站在河邊空叫“好魚!好魚!”不如回家去編織捕魚的網。在這裏,詩人聯係自己的心情,給這句古話賦予了新的意義,把張丞相比為“垂釣者”,而自己卻在“坐觀”,不能去捕魚,隻有感慨而已。意思就是說:您張丞相在執掌國政,我怎麽可以袖手旁觀呢?但我這個閑居的隱士又不能夠替您效力,無奈,我隻能空向您表示一番羨慕之情罷了。這意思雖然很委婉,但卻是明白的:希求張丞相引薦,為他找一條出路。
然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裏,有作為的人想出頭,談何容易!“當路無人”,孟浩然終於沒有尋到出路,四處碰鼻,灰心失望,五十二歲時就在故鄉南園病逝。
讀這首詩,覺得它的思想意義不大,但是它的寫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卻是值得借鑒的。而且,它象一麵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的弊病,反映出知識分子尋求道路的苦悶心境。這些都是可取的。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