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225指數收漲逾1% 日元走弱提振市場情緒
杜洋近兩年陸續卸任了四隻基金,工銀新能源汽車、工銀穩健成長、工銀戰略新興產業、工銀創業板兩年定開;並在2024年12月,增聘為工銀產業升級股票的基金經理。
對杜洋來說,近兩年是一個“集中精力”的過程。
翻看杜洋過往獨立管理的產品,不難發現在管產品之間的風格差異較大,比如側重新能源、醫藥、互聯網……。
目前杜洋獨自在管基金持倉是以金融、地產為主,這是杜洋在2020年底到2021年之間做的一次不錯的行業輪動及風格切換,在核心資產大跌的2021年保住了成果。
據Choice數據統計,杜洋目前在管基金五隻,總規模114.17億元,其代表產品工銀戰略轉型自2015年2月16日管理至今,在經曆幾輪熊市大跌後,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業績都依舊可圈可點,任職總回報240.30%,任職年化回報13.03%。

工銀戰略轉型在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也曾有過一次漂亮的行業輪動,當時“收割”了一波新能源行情,淨值上漲超100%。
這離不開杜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投資視角,他對於自上而下視角的理解在於“控製風險”,而不是“追求收益”。
即通過觀測宏觀數據來判斷市場的大致風格、目前處於怎樣的狀態,與組合的狀態相匹配,搞清楚二者之間暴露的風險大不大,自己是否可以接受,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行業調整,目的在於不讓組合的狀態出現逆風。
自下而上的選股是杜洋超額收益的最主要來源,依靠尋找相對合理的估值去賺企業業績的錢。
在過去一次和杜洋一對一的交流中,最大的感受是杜洋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也因此在多基金經理管理中的產品中,對自己能力圈以外的領域有更開放的心態。
從2024年四季度調倉來看,整體變化不大,做了一些個股平衡調整。
對比兩隻產品來看,工銀戰略轉型“金融、地產”的風格更極致一些,據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四季度重倉行業配置中,城商行Ⅱ占基金淨值比19.99%;房地產開發占基金淨值比25.10%。
而工銀戰略遠見四季報重倉行業配置中,城商行Ⅱ占基金淨值比19.05%;房地產開發占基金淨值比12.78%,此外,還有電池占基金淨值比9.64%,化學製藥、白酒Ⅱ也對基金淨值有所拖累。
堅持困境反轉和逆向投資的林英睿在2024年依然堅守航空股。
據Choice數據統計,林英睿目前在管基金九隻,總規模98.88億元,其代表產品廣發睿毅領先任職總回報132.48%,任職年化回報12.48%。

但其在管產品的股票倉位較2023年有所下降,持股集中度也在大幅降低。
從最新披露的四季報來看,廣發多策略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淨值比從2023年底的83.12%下降至60.82%以下;廣發睿毅領先的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淨值比僅59.24%。
從調倉動作來看,林英睿保留了航空股的倉位以及小金屬,對其他行業無差別降倉,截至2024年底其在管的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末兩三位,占基金淨值比均不到0.5%。
這波持續的降倉也是林英睿去年業績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三季度還減持了重倉押注的部分航空股,並沒有完全吃到“924”行情的紅利。
對比2024年申萬航空機場指數上漲14.56%,林英睿顯著跑輸行業指數。
不過據中國民航局消息,2024年民航全行業同比減虧206億元,總體實現扭虧為盈,伴隨著航空公司的業績改善,2025年的航空股可以期待下。
用林英睿自己的話來說“將繼續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懷著一顆敏感而又堅定的心,去感受市場的脈動,耐心等待市場價值的真正回歸,以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一路複盤下來,我們看到了很多主動權益的基金經理在主動與時代同頻,在調整自己的狀態。
主動權益依然有著蓬勃的生命力。
隻是,要取得長期可持續的超額收益,在指數化投資的大趨勢下變得更複雜,更難。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在未來的投資生涯中,對能力、心性和定力的要求更高。
聰投始終認為“投資是一輩子的事兒”,投資者需要的是長期可持續、可複製、可積累的業績。
這也是聰投多年來還在持續跟蹤、研究、複盤這些優秀投資人的動力。
也因此,在近些年格外煎熬的市場中,能夠保持動作不變形,還在努力與時俱進的基金經理,拉長時間看還是有一定賺錢效益的,我們認為值得給予耐心。
對於在近幾年有不錯業績表現的基金經理,更需要仔細拆解,不能僅看結果,重點在於結果背後的邏輯是否與其投資策略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