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陳婷⠦𗨨魏官紅⠀
一個備受外界關注的“AI聯盟”誕生了。
2月13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會上,巴巴(09988.HK)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回應了阿裏與合作傳聞,他表示,蘋果在中國需要一個本地化的合作夥伴,為他們的手機服務。
“蘋果一直非常挑剔,他們與中國的多家公司進行了交談。最終,他們選擇與我們做生意。”蔡崇信直言,“我們非常幸運,也非常榮幸能夠與蘋果這樣的偉大公司做生意。”
對於阿裏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巨頭“牽手”也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2月13日,阿裏巴巴港股股價繼前一日受此市場消息刺激上漲8.48%後,持續收漲2.55%,收盤價116.7港元,總市值2.22萬億港元。
在眾多深耕AI(人工智能)的中國公司中,蘋果為何會選中阿裏?以“AI驅動”為核心戰略的阿裏,當前業務發展得如何了?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蘋果智能被寄予刺激中國銷量的希望,所以蘋果必須尋找一家可以在中國合作的重要AI合作夥伴。阿裏(擁有的)雖然不是國內第一個,也不是最火的大模型,但是阿裏在AI核心資源上具有強大的實力,通義千問也具備明顯的能力。
此次合作或許將引發不少蝴蝶效應。長期以來,阿裏始終沒有放鬆對科技能力的投入,不過,外界依然將更多的目光投注在阿裏的電商GMV(商品交易總額)高低上,隨著拿下來自蘋果的這一關鍵“大單”,阿裏能在營收表現上完成向科技公司的進一步轉變嗎?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擇定在中國的本地化合作夥伴費了不少心思。
據財聯社援引相關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自2023年起開始測試來自中國開發者的不同AI模型,並且一度選擇了作為主要合作夥伴。然而,由於百度在開發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模型方麵的進展未達到蘋果的標準,雙方的合作被取消了。蘋果近幾個月開始考慮其他選項,評估了騰訊、阿裏和字節跳動等中國互聯網巨頭開發的AI模型。
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阿裏究竟靠什麽吸引住了蘋果?
1月底,阿裏雲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Qwen2.5-Max全新升級發布。作為阿裏雲通義團隊對MoE模型的最新探索成果,該模型預訓練數據超過20萬億tokens。
阿裏雲方麵2月5日對外表示,近日,三方基準測試平台Chatbot Arena公布了最新的大模型盲測榜單,剛剛發布的通義千問Qwen2.5-Max超越DeepSeek-V3、Open AI o1-mini和Claude-3.5-Sonnet等模型,以1332分位列全球第七名,也是非推理類的中國大模型冠軍。
同時,Qwen2.5-Max在數學和編程等單項能力上排名第一,在硬提示(Hard prompts)方麵排名第二。
此外,據申萬宏源的相關研報,目前,阿裏雲已形成中國最完備的AI基礎設施產品及服務。該研報提及,2024年11月,Gartner發布報告稱阿裏雲入選全球生成式AI領域的新興領導者象限,在產品特性與未來潛力兩大維度均排名全球第二。
知名數字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蘋果之所以選擇和阿裏合作,原因有三個:一是阿裏的算力;二是阿裏貼身服務B端客戶,手把手適配的能力;三是阿裏等大企業在數據安全性上投入較多,如蘋果這樣的公司,更重視數據安全性。
盤和林認為,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阿裏在算力上的實力。“比如,有人問蘋果為什麽不用DeepSeek,最近DeepSeek經常出現繁忙而無法使用的問題,也就是訪問量多了,導致DeepSeek的算力撐不住,再者,DeepSeek沒有貼身服務B端客戶的能力。”他認為,相較之下,DeepSeek的產品更加適合中小企業和中小開發者進行本地部署。
當前,為了搶占本輪AI競爭中的優勢地位,阿裏還在積極布局當中。
2月6日,記者從多方獲悉,全球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許主洪(Steven Hoi)正式加入阿裏巴巴,出任阿裏集團副總裁,向吳嘉匯報,負責AI To C業務的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
同時,阿裏AI To C業務正在組建頂級AI算法研究和工程團隊,吸引大量業內優秀人才加盟。
據記者了解,阿裏“少壯派”高管吳嘉正專注探索阿裏巴巴在AI To C端應用的業務。近期,阿裏旗下AI應用“通義”並入阿裏智能信息事業群,天貓精靈團隊與誇克產品團隊融合工作,探索AI眼鏡等新硬件方向。作為阿裏AI To C代表產品,誇克在近期升級品牌Slogan(標語)——“2億人的AI全能助手”。
事實上,近兩年,阿裏對AI的重視不容小覷。2023年9月,彼時剛上任的阿裏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便發布全員信,宣布確立兩大戰略重心:用戶為先、AI驅動。
吳泳銘提出,會根據用戶為先、AI驅動這兩大戰略重心,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他認為,傳統互聯網模式嚴重同質化已走向存量競爭,以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雖說To C業務還在優化布局之中,阿裏旗下的多業務線已經落地了不少應用成果。
去年10月28日,阿裏國際站全麵升級AI外貿產品。根據阿裏國際站提供的數據,全球已有超過6萬家中小企業在使用阿裏國際站的AI產品。
同年10月,時任淘天用戶平台事業部總裁的吳嘉表示,2024年的天貓“雙11”,在AI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工具方麵,有大量的落地,“尤其在搜索、推薦、廣告、賦能商家有更好的效率方麵,這次我們會有一個全麵的落地”。一個月後,記者從阿裏處了解到,淘寶麵向所有商家上線AI產品“生意管家”,去年雙11累計服務400萬商家,幫助中小商家生成超過1億件商品及營銷素材。
今年2月,記者從1688處了解到,1688新推出免費的AI數字員工,幫助商家提升生意的智能化和便捷性,平均節省4個人力,生意難度降低80%。AI數字員工可快速掌握相關的溝通語氣與話術,同時具備成本核算與報價邏輯的能力,可24小時工作。
此外,目前1688已經接入DeepSeek,正在做性能測試,2月中旬開始陸續向商家開放。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阿裏在AI應用落地上的進展,阿裏已將AI技術深度融入電商、協同辦公、搜索和外賣等多個平台場景,顯著提升了業務效率和用戶體驗。例如,在電商領域,阿裏通過AI技術幫助商家實現個性化推薦、智能客服和物流優化等。
不過,可以發現,這些應用落地更多麵向的是B端商家。
另外,當前,阿裏在AI上的變現能力如何?
阿裏目前暫時沒有單獨披露AI商業化相關的具體數據。去年11月,阿裏在發布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時提及,阿裏雲商業化收入增長加速,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繼續由公共雲雙位數增長驅動,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89%。
或是受益於本次合作消息,阿裏在港股已經連續兩日呈現上漲態勢,2月12日,阿裏巴巴港股漲幅達8.48%。長期來看,與蘋果的合作能給阿裏的股價起到多大的提振作用?
對此,沈萌認為,合作會對阿裏股價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屬於短期性,長期性仍要看雙方合作的效果,以及阿裏AI技術的能力。
從具體的合作層麵,阿裏與蘋果“牽手”,可能碰撞出哪些火花?
盤和林表示,阿裏有了蘋果這個大客戶,一方麵可以將AI嵌入到蘋果設備當中,嵌入到更加多元的蘋果App當中,也能和蘋果共同打造AI手機;另一方麵,阿裏有可能和蘋果在數據學習上進行互動,以數據來訓練通義千問,讓AI更成熟,也增強阿裏的數據優勢,當然,數據合作建立在合規基礎之上,而阿裏在合規上,也有自己的優勢。
不過,有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本次合作對阿裏電商業務的積極影響或許比較有限。
盤和林便認為,蘋果大概率不會允許阿裏將電商生態帶進去,“或者說,蘋果不可能選擇一個電商而放棄其他電商,所以,蘋果和阿裏業務合作(應該)僅限於AI,不會涉及電商,這是蘋果生態定位決定的”。
而在沈萌看來,與蘋果合作蘋果智能,既可以提升阿裏在AI上的形象,也能夠利用合作反哺AI繼續研發,並輻射帶動其他業務。
無論如何,隨著與蘋果本次合作的後續落地,蘋果得以進一步推動其在中國市場的AI發展,阿裏則迎來其AI商業化的一個關鍵時期,公司人工智能業務受到了大範圍的關注,若能借好這一波“東風”,阿裏或也將在“AI to C”方向上收獲優勢地位,並加速完成從電商巨頭向科技巨頭的真正轉變。
與此同時,蘋果和阿裏的“AI聯盟”,大概率將對國內AI大模型市場競爭與發展帶來深入影響。在王鵬看來,隨著更多科技巨頭的加入和投入,國內AI大模型市場將迎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多的創新機會。
本次“強強合作”的確吸人眼球,但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場AI帶來的變革才剛剛開始,即便是龍頭企業也不能掉以輕心。一如吳泳銘在去年11月所言,如果我們把AI定義為科技革命和生產力變革,就必須用與之匹配的標準,對它有足夠的耐心和更持久的投入。
封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8207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