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券商提示產品清盤風險,什麽情況?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國際金融報

近期,多個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麵臨清盤風險。

2月10日,證券發布提示性公告,太平洋證券30天滾動持有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可能清盤。同日,量化優選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發布清盤提示。

關於清盤原因,受訪人士認為,一方麵,市場上多數券商或其資管子公司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選擇清盤是受到了資管新規的約束。另一方麵,開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疊加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長期業績表現欠佳,使得投資者信心下滑,加劇了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的贖回壓力,同時也導致規模縮水。

提示清盤

2月10日,太平洋證券披露公告,提示太平洋證券30天滾動持有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可能清盤。

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2月10日,本集合計劃的剩餘期限不足3個月且未變更為公募基金。若截至2025年4月1日,本集合計劃期限屆滿且未變更為公募基金的,則觸發上述《資產管理合同》規定的終止情形,《資產管理合同》應當終止,並無需召開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大會,本集合計劃進入清算程序。

截至2024年年底,上述太平洋證券產品的資產規模為6.03億元。同時,該產品是太平洋證券旗下目前僅存的一隻參公改造的大集合產品。

同日,國海證券量化優選一年持有期股票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發布清盤提示。

據公告,該組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存續期為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2月21日。國海證券上述集合計劃到期後,按照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執行。如本集合計劃到期後,不符合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的要求而須終止本集合計劃的,無須召開集合計劃份額持有人大會。

除了太平洋證券與國海證券外,記者注意到,2025年以來,還有多家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麵臨清盤。

如1月3日,東海證券發布旗下海盈3個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清算報告,該產品截至2024年12月3日,合同期限已滿三年,觸發終止情形;1月8日,發布提示公告稱,國信價值智選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可能觸發合同終止情形。

因何原因

那麽,近期為何多家券商旗下的集合資管計劃會陸續出現清盤情況?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向記者解釋道,這主要在於兩方麵原因:一方麵,市場上多數券商或其資管子公司仍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選擇清盤是受到了資管新規的約束。另一方麵,2025年開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疊加券商集合資管計劃長期業績表現欠佳,使得投資者信心下滑,不僅加劇了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的贖回壓力,同時也導致規模縮水,從而影響到了券商或者其資管子公司繼續運行產品的信心。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 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操作指引》,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應就集合資管計劃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合同變更申請,合同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三年,三年合同期屆滿仍未轉為公募基金的,將適時采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也就是說,若產品在三年到期後,券商或資管子公司仍未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則需在延長產品存續期限、清盤或變更管理人等眾多方式中進行抉擇。

“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到期後若仍未取得牌照,大多券商和資管機構會傾向於延期,不過近期清盤案例明顯增多。”卜益力說道。

卜益力進一步表示,尤其對於規模較小的中小券商而言,基於投研成本、產品業績以及客戶責任等方麵的考慮,清盤或成為當下最優選擇。同時,清盤案例增多說明不少券商或其資管子公司在牌照稀缺和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不得不通過清盤來調整業務結構。

迎接挑戰

麵對諸多挑戰,未來券商集合資管計劃該如何應對市場和監管等多方麵需求?

對此,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向記者表示,券商集合資管計劃要在市場和監管的挑戰中穩步前行,需要把握住以下五個關鍵點。

一是合規管理。券商需緊跟監管步伐,確保操作合規,同時加強員工合規培訓,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合規風險。

二是投資管理能力。券商應優化投資策略研究,特別要借助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效率,更好地把握投資機會。

三是風險管理。券商需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係,全麵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各類風險,確保產品穩健運行。

四是完善客戶服務。券商人員應努力加強與客戶溝通,盡量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五是創新轉型。券商應堅持積極探索新產品模式,配備最貼合市場趨勢的投資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收益。

“未來券商集合資管計劃可以從加強投研團隊建設、增強客戶服務能力、優化產品設計、增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加快公募化改造等方麵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卜益力向記者表示。

相关推荐